close

我欣賞一杯在手,淡香輕苦的咖啡,又喜歡談咖啡全球化的發展史。教過的學生和散居各地的朋友都知道我對咖啡情有獨鍾,三不五時就會送來居住地所產的咖啡豆。歐洲、南美洲、非洲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越南、緬甸的咖啡豆,香味同中有異,慢慢品嚐,舌尖就越來越敏銳。有時候喝一口,雖不能清楚辨識來自何方,但卻能體會其中酸、苦、濃、淡各有千秋。

這些年來台灣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,除了超商,大城小鎮到處是新開的咖啡館,喝咖啡成為時髦和風尚的標記。各地山頭,改種咖啡樹的也越來越多,除了膾炙人口的惠蓀咖啡和古坑咖啡,我收到許多台灣自產的咖啡豆和一盒盒掛耳式咖啡,都來自我從未聽過的產地。令人稱奇的是喝起來風味十足,比起國外那些昂貴的咖啡一點也不遜色,台灣農作真是世界一流!

問題是喝不完的咖啡豆,要如何處理?問咖啡同好,尤其是系上那幾位天天早晨努力磨豆的教授。她們口徑一致,給的答案是:「放冰箱冷凍起來就是了!」我直覺反應:「真的嗎?這樣不會凍僵豆子,久而破壞其中風味嗎?」再尋思轉念:「也許冷凍反而可以把在常溫中逸散掉的香氣保存下來?」第三個反應則是:「總得用科學方法來檢視哪一個說法是正確的,必要時,就認真自己做個實驗吧!」

第一件事文獻搜尋,果然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。上網輸入幾個關鍵字,就跳出一篇最近刊登在《飲品》(Beverages)上針對冷凍咖啡豆和保存豆香關係的論文。這是由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科學院一個大四生柯特(Andrew Cotter)所做的實驗,研究方法嚴謹,數據分析高竿(高科技儀器都用上了),統計比對清楚明瞭,結果有點出乎意料,但仔細想想又很合情合理,這篇論文把我要問的問題都解答了!

柯特主修食品科學,喜歡喝咖啡,對於把咖啡保存在冷凍室是否真能留香,當然很想知道答案。他把實驗分成兩部份。首先,他做了六種咖啡樣本的化學分析,分別是淺度城市烘焙豆和深度維也納式烘焙豆,再區分為剛出爐、冷凍九週及置放常溫九週,即兩種深淺不同的咖啡豆,搭配三種不同溫度條件所構成的六種咖啡樣本。

實驗的關鍵是如何找到咖啡留香的化學成份,柯特利用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進行篩檢,從中找出帶有咖啡香味的分子,然後比較六種咖啡樣本,在烘焙程度、儲存時間和儲存溫度的不同條件下,哪一種樣本最能保留風味?結果顯示城市烘焙豆,冷凍和常溫並沒有留香分子數的差別,但維也納式烘焙豆,冷凍確實可以有效留香。看到這個結論,我趕快把書架上剩餘的咖啡豆都塞到冰箱冷凍室裡,因為我的咖啡都屬於深度烘焙豆!

但這個化學檢驗的結果,和實際品嚐的結果是否一致呢?柯特找來48位咖啡饕客,實際聞聞六種樣本豆煮出來的咖啡,比對的結果完全相同。食品公司對這個研究大為激賞,提供柯特獎學金,保送他到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(擁有全世界最有名的農學院)攻讀食品科學博士學位。柯特喜歡研究自己喜歡吃的食物、熱中研究農作物的培育生態,儼然是個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現代神農氏。

咖啡成為現代珍貴的黑金,也是大多數人的精神糧食,寧可三日無食,不能一日無咖啡。而嗜咖啡的研究者結合專長,從不同的角度切入,證實留住咖啡口感香味的秘訣,如此快意科學人生,豈不妙哉?我手握美麗圖飾的瓷杯,一邊聞香啜飲,一邊享受閱讀新知的愉悅之情。早上10點,喝一口熱熱的咖啡下肚,神清氣朗!更棒的是,我的咖啡沒走味,依然香醇!

 



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86%B7%E5%87%8D%E7%95%99%E9%A6%99%EF%BC%9A%E6%88%91%E7%9A%84%E5%92%96%E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gdasilvqp 的頭像
    magdasilvqp

    動物園特集

    magdasilv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